婦科炎症困擾多 中醫治療有良方
【健康傳媒 楊曉東/台北報導】
近來天氣欲暖還寒,白天艷陽高照,但到了夜間氣溫驟降,劇烈的日夜溫差,讓不少女性朋友感覺渾身不適,不但出現食慾不振、膚質變差的生理問題,甚至造成婦科炎症悄悄上身,尤其台灣部分地區潮濕悶熱,常造成女性的私密處感到不舒適。
聶美華中醫師表示,外陰炎、陰道炎、子宮頸發炎,以及盆腔炎(輸卵管卵巢炎、子宮內膜炎),都是常見的婦科疾病。外陰道炎主要起因於外陰道悶濕,造成大腸桿菌等菌類滋生感染,或氣候炎熱造成身體大量出汗時,沒有適時更換潮濕的貼身內褲,或是使用衛生棉墊時間太長、過度清潔外陰道,造成陰道表皮喪失對抗外來細菌的能力等等,都容易讓私密處受到感染。
至於內陰道在身體內部,如果長時間沒更換衛生棉條,或是手術傷口沒有妥善追蹤治療,長期異常出血或產生白帶,使身體抵抗力降低,鏈球菌、大腸桿菌等病菌就會趁虛而入,導致陰道發炎。
另外有些內陰道發炎的原因為滴蟲性與黴菌性感染,滴蟲性發炎主要透過盆浴、性行為感染,分泌物呈現不正常的灰黃色,患者容易頻尿,嚴重者可能造成不孕。若分泌物呈現白色豆渣狀,則是感染白色念球菌,屬於黴菌性發炎症狀,懷孕、過度疲勞,以及精神壓力大,都會使身體抵抗力降低,成為黴菌滋生的溫床。此外,有些停經後的婦女,常服用藥物來補充荷爾蒙,造成生態不平衡,也可能引起內陰道發炎。
針對女性陰道炎症,西醫常用抗組織胺類來消炎止癢,或內塞抗菌素、制霉素片、磺胺粉等藥;慢性炎症或較嚴重則常用冷凍術或其他手術。但有些台灣婦女較害羞,對西醫內診無法接受,或未婚婦女、體弱婦女很適合選擇中醫治療。中醫結合辯證論治,內服與外服合用,除了治療也可調理體質。急性發炎可加重清熱解毒藥如黃柏、蒲公英,慢性炎症可加五靈脂、蒲黃或桂枝、小茴香,調理體質隨証加減、分型較細。
中醫師聶美華指出,婦科的炎症在中醫病理上屬於陰癢、帶下、腹痛、熱毒和癥瘕等範疇,內服常用土茯苓、香附、川楝子、山藥、白芍、甘草、敗醬草、金銀花、當歸、米仁、車前子等藥材,以達活血化瘀、疏肝抑菌、清熱解毒,以及除濕通絡等療效。
此外,中藥也可製成外用藥物或栓劑,像是蛇床子、黃柏、白癬皮,具有清熱解毒、殺菌止癢之效;溫中散寒的川椒,則對皮膚真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;能夠疏風清熱、止痛止癢的薄荷,以及可止住傷口出血的枯礬,也都有不錯的療效。
醫師提醒,私密處發炎症狀改善之後,仍須注意良好生活習慣,才能避免復發。此外,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飲食,可讓氣色紅潤,也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;患者也要特別留意清潔方式,勿過度灌洗,才能降低發炎機會。